电子芯片技术
信息存储:电子护照封底内置了电子芯片,芯片中存储了大量关键信息。这些信息包括持照人的姓名、性别、出生日期、照片图像、护照号码、护照有效期等基本个人信息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,还会存储持照人的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。例如,欧盟国家的电子护照通常会存储持照人的两枚指纹信息,这些指纹数据是在护照申请过程中采集并加密存储在芯片中的。
信息读取与验证:在出入境检查等场合,边检人员使用专门的电子护照阅读器来读取芯片中的信息。这种阅读器通过近场通信技术(NFC)与芯片建立连接,以获取其中存储的信息。读取的信息会与护照上的可视信息(如照片、个人信息页文字内容等)以及出入境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比对。例如,边检人员会仔细比对阅读器显示的照片与护照上的照片是否一致,以及芯片中的个人信息是否与系统中预先登记的信息相符,以此来确保护照的真实性和持照人身份的准确性。
数字签名技术
签名原理:护照上的个人信息页采用了数字签名技术。数字签名是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一种认证方式。护照签发机构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护照信息进行加密生成数字签名,这个签名与护照信息一起存储。当需要验证护照时,验证机构(如边检部门)使用护照签发机构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,如果解密成功并且信息完整,就证明护照是由该签发机构颁发的,且信息没有被篡改。
确保信息完整性:数字签名技术能够保证护照信息的完整性。任何对护照内容的篡改,哪怕是微小的改动,都会导致数字签名验证失败。例如,如果有人试图修改护照上的有效期或者姓名等信息,由于数字签名是基于原始完整信息生成的,修改后的护照在验证时就会被发现,因为篡改后的信息与数字签名无法匹配。
射频识别(RFID)技术与加密通信
通信安全保障:护照的电子芯片采用射频识别(RFID)技术与阅读器进行通信。在通信过程中,数据是经过加密处理的。这种加密通信方式可以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者篡改。例如,当电子护照靠近阅读器时,它们之间会建立一个安全的通信通道,芯片中的信息以加密形式传输到阅读器,只有拥有正确解密密钥的阅读器才能解读这些信息,从而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。
防止非法读取:为了防止护照芯片被非法远距离读取,芯片的射频信号范围是有限的,并且一些护照还采用了其他安全措施,如基本访问控制(BAC)技术。BAC 技术要求在读取芯片信息时,必须先通过护照上的可视信息(如护照号码、出生日期等)进行身份验证,只有验证成功后才能进一步读取芯片中的详细信息,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护照信息被非法获取的风险。
上一篇:常见证件的数字防伪特征有哪些?